物竞编号 | 04F2 |
---|---|
分子式 | C2F6O5S2 |
分子量 | 282.14 |
标签 | Triflic anhydride solution, Tf2O, 偶联剂 |
CAS号:358-23-6
MDL号:MFCD00000408
EINECS号:206-616-8
RTECS号:暂无
BRN号:1813600
PubChem号:暂无
1.性状:无色液体
2.密度(g/mL,25/4℃): 1.67
3.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5.2
4.熔点(ºC):-80
5.沸点(ºC,常压):81-83
6.沸点(ºC,5.2kPa): 不可用
7.折射率: 1.3210
8.闪点(ºC): 不可用
9.比旋光度(º): 不可用
10.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 不可用
11.蒸气压(kPa,25ºC): 不可用
12.饱和蒸气压(kPa,60ºC): 不可用
13.燃烧热(KJ/mol):不可用
14.临界温度(ºC): 不可用
15.临界压力(KPa): 不可用
16.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不可用
17.爆炸上限(%,V/V):不可用
18.爆炸下限(%,V/V): 不可用
19.溶解性:不溶于水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1、 摩尔折射率:31.41
2、 摩尔体积(cm3/mol):142.7
3、 等张比容(90.2K):344.9
4、 表面张力(dyne/cm):34.1
5、 极化率(10-24cm3):12.45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1.6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11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94.3
7.重原子数量:15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370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1.Tf2O液体能稳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会燃烧,在室温下数天后会缓慢水解。
2.与芳香烃、酮和大多数羰酸不混溶,但逐渐溶解而生成深色焦油状物。
密封保存。
1. 三氟甲磺酸在存放中容易吸潮而生成一水合物,为白色晶体,可以与浓硫酸一道蒸馏而不分解。
在干燥的100毫升回底烧瓶中盛36.3克(0.242摩尔)无水三氟甲磺酸和27.3克(0.192摩尔)五氧化二磷。将瓶塞好,在室温放置至少3小时。在此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从浆状变成固体。在瓶上安装短程蒸馏头。先用热吹风加热,然后用小火焰加热,直到没有三氟甲磺酸醉蒸出为止。得无色液体,沸点82-115℃,重28.4-31.2克(83-91%)。如欲制不含三氟甲磺酸的醉,可在31.2克粗磺配中加3.2克五氧化二磷,拍..加塞瓶中室温下搅拌18小时。在油浴中蒸馏,先蒸出0.7克初馏分,沸点74-81℃,然后收集沸点81-84℃的纯三氟甲磺酸醉,重27.9克。
2.通过三氟甲基磺酸在过量五氧化二磷中回流制备。
1.广泛用于合成三氟甲酸酯类。
2.合成三氟甲磺酸酯、三氟甲磺酰胺。醛肟脱水制腈。由氢过氧化物制环氧化物。一合成环丁酮、丙二烯和炔类。
3.Tf2O是一个有机合成中应用非常广泛的试剂,由于三氟甲基磺酸根 (Triflates) 是一个非常好的离去基团,因此将有机底物用Tf2O处理转化为相应的Triflates后,反应活性能大为增强,很容易实现到其它有机化合物的转化。有机物的三氟甲基磺酸酯 (Triflates) 的反应活性比相应的对甲苯磺酸酯 (Tosylates) 要强2×104~2×105倍。
烷基酯与烷基或芳基氰在Tf2O诱导下能反应生成4-烷氧基嘧啶。反应经历了烷氧基碳烯阳离子中间体,若是芳基醋酸酯则能生成异喹啉 (式1)[1]。
二级酰胺和三级酰胺底物在Tf2O处理下能转化为相应的亚氨基三氟甲基磺酸盐,这为酰胺官能团的转换开辟了一条广阔的路径,能够与各种N-、O-、S-亲核试剂反应得到相应的官能团转化产物 (式2)[2]。
在Vilsmeyer-Haack甲酰化反应中,Tf2O还是一个温和有效的活化试剂,对于亲核性较弱的芳香化合物也能在DMF/Tf2O活化下发生甲酰化反应 (式3)[3]。
Tf2O能够诱导酮酰胺与5-羟基取代吡咯烷烃的环化反应 (式4,式5)[4],反应生成的α-三氟甲基磺酰胺呋喃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
Tf2O在糖化学中也有重要用途,如Tf2O参与的硫化物或亚砜诱导的脱水Glycosylation反应 (式6)[5]。
在高价碘化学中,亚碘酰苯与Tf2O组合可用于制备1,4-取代的苯衍生物 (式7)[6]。
危险运输编码:UN 2922 8/PG 2
危险品标志:腐蚀
安全标识:S23 S43 S45 S24/25 S36/S37/S39
1. (a)Martinez, A. G.; Ferandez, A. H.; Alvarez, R. M. Vilchez, M. D.; Gutierrez, M. L.; Subramanian, L. R. Tetrahedron, 1999, 55, 4825.(b)Martinez, A. G.; Ferandez, A. H.; Vilchez, M. D.; Gutierrez, M. L.; Subramanian, L. R. Synlett, 1993, 229. 2. Amidines:Charlette, A. B.; Grenon, M. Tetrahedron Lett., 2000, 41, 1677. 3. Martinez, A. G.; Alvarez, R. M.; Barcina, J. O.; Cereo, S. M.; Vilar, E. T.; Fraile, A. G.; Hanack, M.; Subramanian, L. R. J. Chem. Soc. , Chem. Commun., 1990, 1571. 4. Padwa, A.; Rashatasakhon, P.; Rose, M. J. Org. Chem., 2003, 68, 2609. 5. Garcia, B. A.; Gin, D. Y. J. Am. Chem. Soc., 2000, 122, 4269. 6. Kitamura, T.; Furuki, R.; Nagata, K.; Taniguchi, H.; Stang, P. J. J. Org. Chem., 1992, 57, 6810. 7.参考书:现代有机bepaly tw <性质、制备和反应>;胡跃飞 付华 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 7-5025-8542-7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