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编号 | 01KA |
---|---|
分子式 | C4H7NO |
分子量 | 85.10 |
标签 | 1-丙酮合氰化氢, 1-Hydroxyisobutyrontrile, 2-Hydroxy-2-methylpropanenitrile, 杀虫剂, 金属分离提炼剂, 多官能团溶剂, 合成原料, 中间体 |
CAS号:75-86-5
MDL号:MFCD00004455
EINECS号:200-909-4
RTECS号:OD9275000
BRN号:605391
PubChem号:24844886
1. 性状: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2. 密度(g/mL,25/4℃):0.932
3. 熔点(ºC):-19
4. 沸点(ºC,常压):82(3066pa)
5. 折射率(15ºC):1.3980
6. 闪点(ºC):63
7. 燃点(ºC):687.78
8. 蒸气压(kPa,82ºC):3.07
9. 溶解性:能与水、醇、醚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不溶于石油醚和二硫化碳。
本品属高毒类,小鼠经口LD50为15mg/kg。豚鼠经皮LD50为140mg/kg。兔涂皮100mg/kg,在5~180分钟内均死亡。兔眼内滴入1滴立即死亡。本品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而中毒。急性中毒有潜伏期,其长短和毒物的量有关。一般接触4~5分钟后出现症状。早期症状有无力、头昏、头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随后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抽搐。最后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暂无
1、 摩尔折射率:21.99
2、 摩尔体积(cm3/mol):85.4
3、 等张比容(90.2K):211.4
4、 表面张力(dyne/cm):37.3
5、 极化率(10-24cm3):8.71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1
2.氢键供体数量:1
3.氢键受体数量: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44
7.重原子数量:6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87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1.遇碱或受热时容易发生分解,放出剧毒的氰化氢。成品中常加入少量硫酸使呈酸性或中性以减少分解。贮存或运输中应防止受热或日晒,以免产生大量氰化氢发生中毒或爆炸事故。
化学性质:丙酮合氰化氢是由丙酮合成甲基丙烯酸的中间体,容易发生碱性水解生成丙酮和氰化氢。丙酮合氰化氢中的羟基经乙酰化后,热解生成甲基丙烯腈。
2.对呼吸、消化系统均有很大毒性、皮肤吸收后也会产生中等毒性。小鼠处于蒸气中在90s内即死亡。生产车间应有良好通风,操作人员应穿戴特殊的防护衣帽,身体任何一部分均不得裸露在外。中毒者应立即医治。大鼠经口LD50170mg/kg。
3.能分解为氢氰酸和丙酮,不宜蒸馏。
4. 存在于烟气中。
1.密封阴凉干燥保存。贮存或运输中应防止受热或日晒。
2.本品的生产和使用常在同一场所,不需转运。按有毒beplay体育首页
规定贮运。
氰化钠与浓硫酸的作用发生氢氰酸,氢氰酸经精馏提纯后与丙酮反应生成丙酮氰醇:原料氢氰酸也可以利用丙烯腈的副产物。实验室合成或试剂生产与上述工艺路线相同,操作方法如下:在5L三口烧瓶中,加入由500g(9.7mol)粉状的氰化钠和1.2L水配成的溶液及900ml(713g,12.3mol)丙酮。把烧瓶置于冰浴中激烈搅拌。当温度降到15℃时慢慢加入2.1L(8.5mol)40%硫酸,在3h内加完并保持10-20℃。加完酸后继续搅拌15min。静置让盐沉淀下来。将生成的丙酮氰醇用倾析法倒出,使其与水层分离。滤出水层的硫酸氰钠,并用丙酮洗涤。合并滤液和洗液,并用乙醚提取。将提取液与原先分出的丙酮氰醇合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在水浴上蒸去乙醚和丙酮。残余物减压蒸馏,在2.0-2.67kPa下,由集78-82℃馏分。得产品640-650g,产率77-78%。产品规格:作为有机玻璃生产的中间体,是棕黄色液体,含量≥93%。原料消耗定额:氰化纳(> 93%)557kg/t、丙酮(98%)650kg/t、硫酸(93%)704kg/t。
精制方法: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蒸馏,但要注意发生分解。
1.重要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于合成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2-甲基异丁酸乙酯、偶氮二异丁腈、杀虫剂以及金属分离提炼剂。
2.农药制备。有机合成。
危险运输编码:UN 1541 6.1/PG 1
危险品标志:极毒 危害环境
1. LIDE D R. Editor-in-Chief, 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on CD-ROM, Version 2003, CRC Press. 2. Schumacher J N, Green C R, Best F W, et al. J. Agric. Food Chem., 1977,25(2):310-320. 3. 石墨繁夫(SHIGEO ISHIGURO), 菅原志朗(SIRO SUGAWARA). The chemistry of tobacco smoke. Unpublished, 1980. 4. 参考书(烟草与烟气化学成分),谢剑平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2-09119-2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