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编号 | 04H2 |
---|---|
分子式 | C6H15BF4O |
分子量 | 189.99 |
标签 | Meerwein盐 |
CAS号:368-39-8
MDL号:MFCD00044423
EINECS号:206-705-1
RTECS号:RR4584700
BRN号:3598090
PubChem号:24889377
1.性状:无色透明至黄色或浅棕色液体
2.密度(g/mL,25/4℃):1.33
3.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不可用
4.熔点(ºC):96-97
5.沸点(ºC,常压):不可用
6.沸点(ºC,5.2kPa):不可用
7.折射率:不可用
8.闪点(ºC):不可用
9.比旋光度(º):不可用
10.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不可用
11.蒸气压(kPa,25ºC):不可用
12.饱和蒸气压(kPa,60ºC):不可用
13.燃烧热(KJ/mol):不可用
14.临界温度(ºC):不可用
15.临界压力(KPa):不可用
16.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不可用
17.爆炸上限(%,V/V):不可用
18.爆炸下限(%,V/V):不可用
19.溶解性:溶于CH2Cl2。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暂无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5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3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1
7.重原子数量:12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44.8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2
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应在低温0~5 oC以下以乙醚和二氯甲烷的溶液保存。三甲氧基四氟化硼可以在低温下在干燥箱中直接保存,因其不具有吸湿性,因此可以在空气中短时间操作使用。
应在2-8℃保存。
1. 通过3-氯-1,2-环氧丙烷与BF3-OEt2配合物反应制备而来。
2. 将2升三颈烧瓶、搅拌器、i商液漏斗和带有千燥管的冷凝器放入110℃的烘箱中干燥,趁热安装,在干燥氮气流中冷却。烧瓶中加入500毫升用钠干燥过的乙醚和284克(252毫升,2 .00摩尔)新蒸的三氟化硼乙醚溶液。将140克(119毫升,1.51摩尔)3一氯环氧丙烷滴加入搅拌液中,滴加速度以保持剧烈沸腾即可(约需1小时)。加完后再回流1小时,室温下放置过夜。把搅拌器换成吸滤管。吸出四氟硼酸三乙基氧渝晶体上面的清亮乙醚。这些操作都需要在氮气保护下进行,避免潮湿空气进入烧瓶。用3份500毫升钠干燥过的乙醚洗涤晶体。把烧瓶放到干燥箱中。在氮气保护下用玻芯漏斗收集产品并装瓶。四氟硼酸三乙基氧滋是无色晶体。
1.强力乙基化剂,酸的酯化,蛋白质羧基修饰。
2.醚、硫醚、腈、酮、酯、酰胺中氧、氮、硫的乙基化试剂与醇生成乙醚。烯醇羟基吡啶的O一乙基化。与腈生成乙基仲胺。酯化、分裂硫缩醛酮。脱N一苯甲酰基、N一乙酰基。还原仲、叔酰胺成相当的仲、叔胺。由内酯制硫代内酯。由酮加重氮乙酸酯制β一酮酸酯。制L一脯氨酸。
3.Meerwein盐是一类非常有效的烷基试剂,能够作用于许多较惰性的弱亲核性官能团的烷基化反应。
硫醚能够在三甲氧基四氟化硼的作用下转化为相应的锍盐,从而显示出更好的官能团离去能力,进而引发出一系列反应 (式2)[1]。
酰胺底物的O-烷基化和硫酰胺底物的S-烷基化反应都能在Meerwein盐作用下很好进行反应,生成的亚胺酯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如在indolizomycin的全合成中,生成的亚胺酯在硼氢化钠还原下得到九元环天然产物 (式3)[2]。
在水相中Meerwein盐能作用于羧酸实现酯化反应 (式4)[3]。在这一反应条件下,酰胺基团不会发生O-烷基化反应。而在非质子溶剂和不存在碱的条件中,羧酸酰胺化合物只会发生O-烷基化反应 (式5)[4]。
一种重要的制备Fisher卡宾配合物的方法就是利用三乙氧基四氟化硼的烷基化能力。在与合适的亲核试剂如烷基锂或芳基锂作用下,能够一步合成Fisher试剂,进而实现其它反应 (式6)[5]。
危险运输编码:UN 3261 8/PG 2
危险品标志:腐蚀
安全标识:S22 S26 S24/25 S36/S37/S39
1. Crandall, J. K.; Magaha, H. S.; Henderson, M. A.; Wildener, R. K.; Tharp, G. A. J. Org. Chem., 1982, 47, 5372. 2. Kim, G.; Chu-Moyer, M. Y.; Schulte, G. K.; Danishefsky, S. J. J. Am. Chem. Soc., 1993, 115, 30. 3. Meerwein, H.; Borner, P.; Fuchs, O.; Sasse, H. J.; Schrodt, H.; Spile, J. Chem. Ber., 1956, 89, 2060. 4. Chen, F. M. F.; Benoiton, N. L. Can. J. Chem., 1977, 5, 1433. 5. Doetz, K. H.; Muehlemeier, J.; Schubert, U.; Orama, O. J. Organomet. Chem., 1983, 247, 187. 6.参考书:现代有机bepaly tw <性质、制备和反应>;胡跃飞 付华 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 7-5025-8542-7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