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编号 | 14AY |
---|---|
分子式 | C36H52ClMnN2O2 |
分子量 | 635.2 |
标签 | (R,R)-Jacobsen’s catalyst, Jacobsen’s catalyst |
CAS号:138124-32-0
MDL号:MFCD02101664
EINECS号:暂无
RTECS号:暂无
BRN号:暂无
PubChem号:24865246
1. 性状:棕色粉末
2. 密度(g/mL,25/4℃):无可用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无可用
4. 熔点(ºC):330-332
5. 沸点(ºC,常压):无可用
6. 沸点(ºC,5.2kPa):无可用
7. 折射率:无可用
8. 闪点(ºC):无可用
9. 比旋光度(º):无可用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无可用
11. 蒸气压(kPa,25ºC):无可用
12. 饱和蒸气压(kPa,60ºC):无可用
13. 燃烧热(KJ/mol):无可用
14. 临界温度(ºC):无可用
15. 临界压力(KPa):无可用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可用
17. 爆炸上限(%,V/V):无可用
18. 爆炸下限(%,V/V):无可用
19. 溶解性: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度,经常在CH2Cl2中使用。
暂无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1、 摩尔折射率:无可用
2、 摩尔体积(cm3/mol):无可用
3、 等张比容(90.2K):无可用
4、 表面张力(dyne/cm):无可用
5、 极化率:无可用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6
2.氢键供体数量:1
3.氢键受体数量:4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4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52.9
7.重原子数量:28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537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1.遵照规定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
2.比较稳定,可以在室温下长期保存。
密闭于阴凉干燥环境中
实验室可以按照标准的实验步骤相应的原料来制备[1]。
Jacobsen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是一个优秀的烯烃不对称环氧化试剂。(R,R)-Jacobsen催化剂由于制备原料中的1,2-环己二胺可以用L-酒石酸拆分,所以比它的对映体(S,S)-Jacobsen催化剂更常得到应用。Jacobsen催化剂属于Salen型金属配合物催化剂,通过置换中心金属离子还可以得到具有不同催化性质的其它手性催化剂,例如:Co(II)、Al(III)、Cr(III)等。
与Sharpless环氧化反应比较,Jacobsen 环氧化反应的特点是在非官能团化的烯烃上也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2]。环氧化的机理可能涉及到三价锰和四价锰的循环。Jacobsen环氧化反应的条件非常温和,催化剂的用量一般在2%~10% 摩尔之间。顺式取代烯烃或者环状烯烃更容易获得较高的立体选择性[3,4],氧化剂可以是NaOCl[5]、4-PPNO[6]、m-CPBA[7]、NMO或者同时使用多个氧化剂 (式1~式3)。
高纯手性末端环氧化合物是烯烃手性催化环氧化方法的难点,但是使用中心离子为Co(II)的Jacobsen催化剂,通过对外消旋的末端环氧化合物的高效手性动力学拆分,可以方便地得到高纯手性末端环氧化合物 (式4)[8,9]。
使用中心离子为Cr(III) 的Jacobsen催化剂,可以对环氧化合物进行高效开环叠氮化反应,生成手性α-羟基叠氮产物 (式5) [10,11]。
危险运输编码:暂无
危险品标志:暂无
安全标识:暂无
危险标识:暂无
1. Larrow, J. F.; Jacobsen, E. N. Org. Synth., 1998, 75, 1. 2. Zhang, W.; Loebach, J. L.; Wilson, S. R.; Jacobsen, E. N. J. Am. Chem. Soc., 1990, 112, 2801. 3. Deng, L.; Jacobsen, E. N. J. Org. Chem., 1992, 57, 4320. 4. Larrow, J. F.; Roberts, E.; Verhoeven, T. R.; Ryan, K. M.; Senanayake, C. H.; Reider, P. J.; Jacobsen, E. N. Org. Synth., 1999, 76, 46. 5. Yoo, S.-e.; Yi, K. Y.; Lee, S.; Suh, J.; Kim, N.; Lee, B. H.; Seo, H. W.; Kim, S.-O.; Lee, D.-H.; Lim, H.; Shin, H. S. J. Med. Chem., 2001, 44, 4207. 6. Tanaka, K.; Kobayashi, T.; Mori, H.; Katsumura, S. J. Org. Chem., 2004, 69, 5906. 7. Lynch, J. E.; Choi, W.-B.; Churchill, H. R. O.; Volante, R. P.; Reamer, R. A.; Ball, R. G. J. Org. Chem., 1997, 62, 9223. 8. Furrow, M. E.; Schaus, S. E.; Jacobsen, E. N. J. Org. Chem., 1998, 63, 6776. 9. Tokunaga, M.; Larrow, J. F.; Kakiuchi, F.; Jacobsen, E. N. Science, 1997, 277, 936. 10. Leighton, J. L.; Jacobsen, E. N. J. Org. Chem., 1996, 61, 389. 11. Martinez, L. E.; Leighton, J. L.; Carsten, D. H.; Jacobsen, E. N. J. Am. Chem. Soc., 1995, 117, 5897. 12.参考书:现代有机bepaly tw <性质、制备和反应>;胡跃飞 付华 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 7-5025-8542-7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