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编号 0PLZ
分子式 OsO4
分子量 254.23
标签 Osmium Ⅷ Oxide, 锇酸酐, 催化剂, 氧化剂, 稳定剂

编号系统

CAS号:20816-12-0

MDL号:MFCD00011150

EINECS号:244-058-7

RTECS号:RN1140000

BRN号:暂无

PubChem号:24884370

物性数据

1. 性状:白色或淡黄色单斜晶体。有挥发性。有毒!有似氯的辛辣气味。易升华挥发。

2. 密度(g/mL,25/4℃):4.906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

4. 熔点(ºC):40.6

5. 沸点(ºC,常压):130

6. 沸点(ºC,5.2kPa): 未确定

7. 折射率: 未确定

8. 闪点(ºC): 未确定

9. 比旋光度(º): 未确定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 未确定

11. 蒸气压(kPa,25ºC): 未确定

12. 饱和蒸气压(kPa,60ºC): 未确定

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4. 临界温度(ºC): 405

15. 临界压力(KPa): 未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未确定

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 爆炸下限(%,V/V): 未确定

19.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苯、四氯化碳、乙醇、乙醚和氨水,溶于盐酸生成四氯化锇并放出氯气。

毒理学数据

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作用,即使在低浓度时也会引起流泪和结膜炎。较长时间接触可发生角膜损伤,甚至双目失明。也可引起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以及损伤肾和肺。皮肤接触可使皮肤发绿或变黑,引起皮炎和形成溃疡。

生态学数据

对水是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分子结构数据

暂无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4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68.3

7.重原子数量:5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38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性质与稳定性

1.熔化热9.80 kj/mol。微溶于水;溶于苯、四氯化碳、乙醇、乙醚和氨水,溶于盐酸生成四氯化锇并放出氯气。有强氧化作用,还原时变为二氧化锇或金属锇。四氧化锇蒸气在灼烧时和氢发生爆炸性反应生成锇粉。能与有机物反应。
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并就医诊治。皮肤接触用水冲洗。如有灼伤须就医诊治。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2.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四氯化碳等。在有机溶剂的溶液中长时间放置则分解。有强烈的氧化作用。还原时则变为二氧化锇OsO2或金属锇。水溶液状态用氢不能还原。OsO4蒸气在灼烧时和氢发生爆炸反应变为锇粉末。溶解于浓盐酸生成OsCl4并放出氯气。在冷的碱溶液中形成[OsO4(OH)2]2-。
3.辛辣的、有氯的气味,有刺激性、强腐蚀性,会烧伤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必须戴手套和防护眼镜且在通风橱中操作

贮存方法

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热源和火种。

合成方法

1.将金属锇粉末或锇的化合物放入石英管内,在氧气流中,开始加热至约300 ℃,最后加热至800 ℃左右进行反应,用两个硬质玻璃槽收集,后一个玻璃槽放在冰水中冷却,制得四氧化锇

2.锇的粉末或锇的化合物在400℃自燃生成OsO4。制法是将锇粉在氧气流中,开始加热到300℃附近,最后加热到800℃附近。加热部分采用熔融石英舟,用两个接受槽也不能使其冷凝,为了把通过的OsO4收集下来,最后需在氢氧化钾水溶液(含有少量乙醇)中收集。如在空气中加热则会混进来低品位氧化物。用这个方法得到的四氧化锇和铂族其他元素(Ru除外)很容易分离,但混有钌时则生成RuO4,因为它是挥发性的,会混到OsO4中。不过这种情况在700℃以上才发生RuO4。故加热温度在700℃以下长时间加热是必要的。

用途

用作有机合成氧化还原的催化剂。氧化剂。电子显微镜技术。标本的稳定剂。用作氧化剂,其稀的水溶液可作生物染色剂。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UN 3286 3/PG 2

危险品标志:有毒

安全标识:S23 S45 S36/S37

危险标识:R23/24/25

文献

1. Yu, W. S.; Mei, Y.; Kang, Y.; Hua, Z. M.; Jin, Z. D. Org. Lett., 2004, 6, 3217. 2. Kozikowski, A. P.; Jumg, S. H.; Spring, J. P. Chem. Commun., 1988, 167. 3. Mori, Y.; Kohchi, Y.; Suzuki, M.; Carmeli, S.; Moore, R. E.; Patterson, G. M. L. J. Org. Chem., 1991, 56, 631. 4. Ireland, R. E.; Maiendisch, P. J. Org. Chem., 1988, 53, 640. 5. Iwata, C.; Takemoto, Y.; Doi, M.; Imanishi, T. J. Org. Chem., 1988, 53, 1623. 6. Chiba, T.; Kato, T.; Yoshida, A.; Moroi, R.; Shimomura, N.; Momose, Y.; Naito, T.; Kaneko, C. Chem. Pharm. Bull., 1984, 32, 4707.

备注

暂无

表征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