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编号 | 031B |
---|---|
分子式 | C5H8BN |
分子量 | 92.93 |
标签 | 硼烷-吡啶络合物, 吡啶硼烷, 三氢(吡啶)硼, Pyridine borane, Borane-pyridine complex, 杂环化合物, 杀菌剂 |
CAS号:110-51-0
MDL号:MFCD00012435
EINECS号:203-773-4
RTECS号:US3675000
BRN号:暂无
PubChem号:24850651
1. 性状:无色液体,类似胺。
2. 密度(g/mL,25℃):0.920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
4. 熔点(ºC):10-11
5. 沸点(ºC,常压):65
6. 沸点(ºC,kPa):未确定
7. 折射率:1.5280
8. 闪点(ºC):21
9. 比旋光度(º):未确定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未确定
11. 蒸气压(mmHg,ºC):未确定
12. 饱和蒸气压(kPa, ºC):未确定
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4. 临界温度(ºC):未确定
15. 临界压力(KPa):未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
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 爆炸下限(%,V/V):未确定
19. 溶解性:易溶于醇、醚,几乎不溶于水。
1、 急性毒性:
大鼠经口LD5O:95400ug/kg
大鼠经腹腔LD5O:64800ug/kg
豚鼠皮肤LD5O:200mg/kg
豚鼠腹腔LD5O:54mg/kg
口腔 LD 94500mg/kg(rat)
皮肤 LD 200mg/kg(guinea pig)
总括注解
水危害级别1(德国规例)(通过名单进行自我评估)该物质对水有稍微危害的。
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污水系统。
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暂无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1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12.9
7.重原子数量:7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30.9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2
1.性质稳定,常温常压不分解。避免与水、酸、空气、氧化物接触。
2.中性水溶液中较稳定,使用时可能释放出氯化氢。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防静电。保持容器密封,远离氧化剂,空气。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将干燥的氯化氢气体通入吡啶的无水乙醚溶液中,滤出固体吡啶盐酸盐,将其干燥后悬浮于吡啶中,加入硼氢化钠的吡啶溶液,在室温下反应。然后滤出反应物中的氯化钠沉淀,在50℃减压蒸除吡啶,加入等体积的无水乙醚,使未反应的吡啶盐酸盐沉淀。过滤;减压蒸除乙醚,得成品。
1.高温条件下用于还原反应和硼氢化反应。
2.在碱性条件下使用的还原剂。在温和条件下能还原醛、酮、酞氯和故酸成醇,而醋不起反应。
3.硼烷-吡啶复合物是一种中等强度的还原性试剂,在质子性溶剂中,它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均优于硼氢化钠。若该试剂在溶液中与有机弱酸或路易斯酸配位,可用于还原氨基化反应、还原羰基、杂环化合物、对甲苯磺酰腙以及肟等;若在强酸中则可将醛转化为醚。此外,它也可用作一种弱的硼氢化试剂。
还原氨基化反应 由于价格低廉,且毒性较小,硼烷-吡啶复合物常代替氰基硼氢化钠进行醛或酮的还原氨基化反应[1];在乙酸/甲苯体系中,硼烷-吡啶比硼氢化钠所进行的还原氨基化反应具有更高的产率。由于该试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较好,因此常作为蛋白质的甲基化试剂。如使用树脂进行的还原氨基化反应 (式1)[1~3]。
羰基的还原 相比较硼烷与一级胺或二级胺所形成的复合物而言,硼烷-吡啶复合物的还原性、立体和化学选择性均较弱,但是在有机弱酸的作用下其反应速率加快。如0 oC下,在水溶液中还原二酮化合物的产率为87%,反应的选择性达到90%以上 (式2)[4]。
当分子中存在其它不饱和官能团时,硼烷-吡啶也能够选择性地对羰基进行还原[5,6],分子中的氰基在反应前后均未发生变化 (式3)[5]。
另外,当分子中存在有两个羰基时,如β-羰基酯,使用硼烷-吡啶同样能够进行选择性还原 (式4)[7,8]。
还原胺的烷基化反应 使用固相合成的方法实现还原胺的烷基化是组合化学中引入小分子库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硼烷-吡啶即可实现这一目标 (式5)[9]。
对烯键的加氢还原 在活化试剂(如碘)的存在下,硼烷-吡啶也可对碳-碳双键进行加氢还原,产物具有一定的化学选择性 (式6)[10]。
危险运输编码:UN 1992 3/PG 2
危险品标志:很易燃 有毒
危险标识:R10 R15 R20 R24/25 R36/38
1. Robinson, D. E.; Holladay, M. W. Org. Lett., 2000, 2, 2777. 2. Abdel-Magid, A. F.; Carson, K. G.; Harris, B. D.; Maryanoff, C. A.; Shah, R. D. J. Org. Chem., 1996, 61, 3849. 3. Alexandre, F.-R.; Pantaleone, D. P.; Taylor, P. P.; Fotheringham, I. G.; Ager, D. J.; Turner, N. J. Tetrahedron Lett., 2002, 43, 707. 4. Bartoli, G.; Bosco, M.; Bellucci, M. C.; Dalpozzo, R.; Marcantoni, E.; Sambri, L. Org. Lett., 2000, 2, 45. 5. Dalpozzo, R.; Bartoli, G.; Bosco, M.; De Nino, A.; Procopio, A.; Sambri, L.; Tagarelli, A. Eur. J. Org. Chem., 2001, 2971. 6. Marcantoni, E.; Cingolani, S.; Bartoli, G.; Bosco, M.; Sambri, L. J. Org. Chem., 1998, 63, 3624. 7. Marcantoni, E.; Alessandrini, S.; Malavolta, M.; Bartoli, G.; Bellucci, M. C.; Sambri, L.; Dalpozzo, R. J. Org. Chem., 1999, 64, 1986. 8. Acocella, M. R.; Mancheno, O. G.; Bella, M.; Jorgensen, K.A. J. Org. Chem., 2004, 69, 8165. 9. Khan, N. M.; Arumugam, V.; Balasubramanian, S. Tetrahedron Lett., 1996, 37, 4819. 10. Clay, J. M.; Vedejs, E. J. Am. Chem. Soc., 2005, 127, 5766. 11.参考书:现代有机bepaly tw <性质、制备和反应>;胡跃飞 付华 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 7-5025-8542-7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