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编号 0Q9L
分子式 C12H26N2O4
分子量 262.35
标签 1,10-二氮杂-18-冠醚-6, 1,10-Diaza-18-crown-6, 常用冠醚之一

编号系统

CAS号:23978-55-4

MDL号:MFCD00005112

EINECS号:245-965-0

RTECS号:HM1650000

BRN号:609764

PubChem号:24857813

物性数据

1.性状:白色固体[1]

2.熔点(℃):114~115[2]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小鼠口经LD50: 560 mg/kg;大鼠LD50:3400 mg/kg;

生态学数据

暂无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68.45

2、摩尔体积(cm3/mol):275.5

3、等张比容(90.2K):644.5

4、表面张力(dyne/cm):29.9

5、极化率(10-24cm3):27.13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1.4

2.氢键供体数量:2

3.氢键受体数量:6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61

7.重原子数量:18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38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性质与稳定性

 

贮存方法

4℃以下

合成方法

1.将1.48g(0.01mol)1,8-二氨基-3,6-二氧杂辛烷和2.06g(0.01mol)3,6-二氧杂辛二酸二甲酯溶于25ml无水乙醇,回流反应一周。浓缩溶液,所得粗品二酰胺溶于125ml四氢呋喃,加入0.5g氢化铝锂,回流反应过夜,依次加入乙酸乙酯和1ml水处理剩余的氢化铝锂。滤出沉淀,滤液蒸发至干,余物溶于氯仿,经硫酸镁干燥,除去溶剂得几乎纯净的产品1.29g,产率49%。如需进一步纯化,可采用层析法,熔点113~114℃。

2.制法:

于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的反应瓶中,加入1,2-双(2-碘乙氧基)乙烷,400mL乙腈,125g粉碎的碳酸钠,搅拌下加入至沸。滴加1,2-双(2-氨乙氧基)乙烷(3)33g(0.223mol)溶于乙腈100mL的溶液。加完后回流反应18h。过滤,浓缩。剩余物溶于沸腾的50mL二氧六环与50mL丙酮的混合液中,冷后放置过夜。过滤析出的白色固体,干燥,重9.4g。其可能为碘化钾、产物与二氧六环形成的配合物。将其溶于水中,用氯仿连续提取。蒸出氯仿再用己烷重结晶,得4,13-二氮-18-冠-6(1)15.5g,收率30%。[3]

3.制法:

1,10-二苄基-4,7-二氧-1,10-二氮癸烷(3):于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的反应瓶中,加入苄胺172g(1.62mol),1,2-双(2-氯乙氧基)乙烷(2)18.7g(0.1mol),于120℃搅拌反应28h。冷至室温,加入片状氢氧化钠8.0g(0.2mol),再于120℃反应1h。冷却,减压蒸馏除去苄胺。剩余物溶于100mL氯仿,过滤后,水洗 ,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氮气保护下减压浓缩,得浅黄色油状化合物(3)27.9~31.2g,收率85%~95%。不必提纯可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若减压蒸馏,收集175~177℃/27Pa的馏分,可得纯品。N,N'-二苄基-4,13-二氮-18-冠-6(5):于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的反应瓶中,加入上述化合物(3)28.2g(86mmol),1,2-双(2-碘乙氧基)乙烷(4)39.3g(106mmol),无水碳酸钠45.3g(427mmol),碘化钠6.4g(43mmol),乙腈1700mL,加热回流2h。冷却,过滤,减压浓缩。将得到的固体物溶于沸腾的丙酮-二氧六环(各175mL)中,冷冻析晶。过滤(固体物可能是碘化钠以及碘化钠与产物的配合物),干燥,将固体物加入500mL水与400mL氯仿的混合物中,分出有机层,水层用氯仿提取3次。合并氯仿溶液,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剩余物用500mL己烷重结晶,而后用110mL无水乙醇重结晶,得白色固体物(5)25.6~27g,mp80~81℃,收率67%~71%。4,13-二氮-18-冠-6(1):于氢化装置中加入上述化合物(5)25.0g(56mmol),无水乙醇300mL,10%的钯=碳催化剂1g,通入氢气,于压力0.42MPa室温下氢解72h。用硅藻土过滤。减压浓缩,己烷重结晶(1g/35mL),得白色固体(1)13.5g,mp114~115℃,收率91%。[4]

用途

常用冠醚之一,有效的配位试剂和相转移催化剂,是合成多种穴醚和特殊冠醚的重要原料。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暂无

危险品标志:刺激

安全标识:S26 S37/S39

危险标识:R36/37/38

文献

[1~2]参考书:有机化合物合成手册/孙昌俊,王秀菊,孙风云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8 ISBN 978-122-11519-5 [3]参考文献:Kulstad S,Malmsten L A.Acta Chem Scand,1979,B33:469. 参考书:有机化合物合成手册/孙昌俊,王秀菊,孙风云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8 ISBN 978-122-11519-5 [4]参考文献:Vincent J,Gatto,Steven R.Gtorge W Cokel.Org Synth,1993,Coll Vol 8:153. 参考书:有机化合物合成手册/孙昌俊,王秀菊,孙风云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8 ISBN 978-122-11519-5

备注

暂无

表征图谱